所谓加权是指加上权重比率后的平均值。
比如由两支股票组成的A指标,一支股票股价是5元,另一支是10元。
平均值就是(5+10)/2=7.5元 这个就是没加权的。
加权后会怎样呢?
比如股价为5元的股票总股本为100股,而10元的总股本为200股,
这样加权平均就是(5*100+10*200)/(100+200)=8.3333元。
这样权重的股票涨跌会对加权平均影响大,对没加权的平均值影响小。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728802.htm?fr=aladdin
股票公式专家团为你解答,希望能帮到你,祝投资顺利。
加权的算上权重
麻烦采纳,谢谢!
加权与不加权是指是不是考虑计入股指的样本股的股本大小,譬如上海综合指数,如果加权计算,就是按照上市公司总股本大小进行的加权计算;为了平均反映,就又了所谓不加权的计算,就是所有不同股本的价格变动,看做是一样的影响,也就是说是算术平均计算. 结果,加权和不加权的就可以分别显示大盘股和中小盘股的涨跌情况了,大盘分时走势图中,黄色的线(不加权的指数值)在白色的线(加权的指数值)下面,表示大盘股价格强于中小盘股,反之亦然。
回答过题主的问题之后,下面带大家深入探讨一下股票指数的问题!
股市指数的意思就是,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通过指数,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当前各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情况。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难度,就不在这里多加赘述了,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进行分类,股票指数可以分为这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其中,见的最多的就是规模指数,比如我们熟知的“沪深300”指数,反映的是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交易活跃度很好,且在沪深市场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流动性。
当然还有,“上证50 ”指数就也归属于是规模指数,也就是说其意味着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它其实是某一行业整体状况的一个代表。比如说“沪深300医药”就算是一个行业指数,代表沪深300中的医药行业股票,反映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像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主题的整体状况就是通过主题指数来反映,那么相关指数有“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从上文可以了解到,指数所选的一些股票都具有代表意义,所以根据指数,我们就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市场整体涨跌的情况,这也是对市场的热度做一个简单的了解,甚至预测未来的走势。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3-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指数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志作不同的分类。
1、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个体指数——说明个别事物(例如某种商品或产品等)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叫做个体指数。个体指数通常记作K,例如:
个体产品产量指数 个体产品成本指数 个体物价指数 上式中:Q代表产量,Z代表单位产品成本,P代表商品或产品的单价;下标1代表报告期,下标0代表基期。
可见,个体指数就是同一种现象的报告期指标数值与基期指标数值对比而得的发展速度指标。
总指数——说明度量单位不相同的多种事物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指数,例如工业总产量指数、零售物价总指数等。总指数与个体指数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用个体指数计算相应的总指数。用个体指数简单平均求得的总指数,称为简单指数;用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求得的总指数,称为加权指数。
2、按其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特征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简称数量指数,主要是指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变化的指数,例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工业产品产量指数等等。
质量指标指数——简称质量指数,是指综合反映生产经营工作质量变动情况的指数,例如物价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等。
3、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定基指数——将不同时期的某种指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指数数列。在同一个指数数列中,如果各个指数都以某一个固定时期作为基期,就称为定基指数。
环比指数——如果各个指数都是以报告期的前一期作为基期,则称之为环比指数。
4、指数按其对比内容的不同,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动态指数——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同类经济变量值对比形成的指数,说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程度。
静态指数——包括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情况指数两种。
空间指数(地域指数)是将不同空间(如:不同国家、地区、部门、企业等)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的结果,反映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差异程度。计划完成程度指数是由同一地区、单位的实际指标值与计划指标数值对比而形成的指数,反映计划的执行情况或完成与未完成的程度。
指数方法论主要论述动态指数,动态指数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多的指数,也是理论上最为重要的统计指数。静态指数则是动态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扩展。
5、按照常用的计算总指数的方法或形式,可以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综合指数——从数量上表明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指数。
平均指数——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采取平均形式编制的总指数。
[编辑]
一、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指的是指数平均数)有3点不同:
两者的实质不同:(1)综合指数的实质:是将多种不能同度量现象的数值,分别改变为能同度量的数值,然后进行对比,表明事物综合变动的指标。是用两个综合总量指标对比的方法计算的指数。(2)平均指数的实质:指数平均数也叫EXPMA指标,是一种趋向类指标,指数平均数指标是以指数式递减加权的移动平均。其构造原理是对股票收盘价进行算术平均,并根据计算结果来进行分析,用于判断价格未来走势的变动趋势。 拓展资料:
两者的注意要点不同:
(1)综合指数的注意要点:一是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总体进行综合;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2)平均指数的注意要点:关于EXPMA指标的其他使用原则,可根据不同基期的指数参数设置来进一步总结。在众多的技术分析软件中,EXPMA指标参数默认为(12,50),客观讲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而经过技术分析人士的研究,发现(5,35)与(10,60)有更好的实战效果;EXPMA指标比较适合与SAR指标配合使用。
3、两者的特点不同:
综合指数的特点:编制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所以根据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不同的综合指数结果,所以我们一般会看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拉氏指数、派氏指数和费暄的“理想公式”的指数方法。
平均指数的特点:EXPMA指标由白线和黄线构成。当白线从下往上冲破黄线时,就代表价格会上升。因此当白线和黄线形成金叉的时候就是买入的好时机;当一只个股的价格和白线远离之后,该股的股价之后很快会下降,然后再上行。
由此可见白线是一个支撑点;当白线从上到下冲破黄线时,价格通常已经发生逆转,将来就会以下降为主,因此当这两根线交叉的时候就是卖出的好时机。
二、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之间的联系:
1、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都是总指数,其经济内容是一致的。
2、平均指数在使用全面调查资料时,实质上就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形式。
综合指数里边包括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目的在于测定不同度量单位的许多商品或产品所组成的复杂现象的总动态,
加权平均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
,他们二者之间应该说没有具体的联系,他们的区别在于不同度量单位,和不同比重,不同度量单位故名思意他们的不应是同一产品,而不同比重是数值不同的,
我不知道你指的是单一的统计学还是要深究他在投资的作用,如果在投资中人们通常觉得平均值比较接近人们的心理平衡线,不过所说加权嘛,你可以找个例子算一下就知道了,其实就是平均值,只是用普通算法比较麻烦所以用加权的方法去计算,加权平均数表明一个物品在一定时期内数量的变化的平均值,而综合指数表明的是一类物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方向.
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也不是学统计的,呵呵,希望没有太离谱,